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图片
无障碍
乌海市民政局着力打造社会救助服务品牌 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9日 作者:民政局 来源:乌海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近年来,乌海市民政局创新方式、细化举措,着力打造“幸福乌海‘救’在身边”品牌,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服务水平,为困难群众及时提供精准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

  畅通市民服务渠道,实现“救”得到。在市民服务中心和20个镇(街道)配置了社会救助智能申报一体机,提供社会救助自助申请、政策宣传、公示查询、定期报告、材料打印、实名举报等服务,实现了社会救助服务7×24小时“不打烊”。乌海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设立“低保微服务平台”,困难群众通过公众号即可了解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还可以通过公众号申请救助,实现救助需求随时办理。在享低保对象(包括外出就医、就学、务工低保人员)运用“定期报告系统”每月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定期报告,实现了社会救助服务智能化。将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并入乌海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实行“一号对外”、7×24小时接听,方便群众政策咨询,精准提供社会救助服务。今年以来,通过信息化平台申请低保341人,完成定期报告3.1万余人次,乌海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转办的社会救助事项286件,已办结284件,正在办理2件。

  持续优化救助流程,实现“救”得快。积极推进社会救助服务窗口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和转介服务制度,协助困难群众办理社会救助申请手续,及时受理并开展入户调查,上报区民政局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工作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之内办结,最长时间不超过45个工作日办结;特困供养对象的审核确认时间,压缩到37个工作日内办结,最长时间不超过59个工作日。健全临时救助分级救助、先行救助、特别救助、备用金制度,取消临时救助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推行“特事特办、快事快办”,紧急情况采取“先行救助”,重大生活困难“一事一议”,不断增强临时救助效能,确保困难群众受助及时。今年已新增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5户135人,新增特困救助供养人员19人;累计临时救助258人次。

  不断丰富救助方式,实现“救”得准。持续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为低保中的四类人员和不具备完全自理能力的分散特困救助供养对象按照“一户一档、一户一策”的要求,全面开展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精神慰藉等服务类社会救助,实现多维度、多层次、全覆盖的精准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服务2870人次。围绕困难群众所盼所望所需所想,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微小难题,上线“乌海微心愿小程序”,通过采集心愿,为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社会救助帮扶搭建平台,成为汇聚社会各界爱心,为困难群众解难纾困的桥梁,让困难群众在得到政府专项社会救助,感受到党委政府关心关爱的同时,获得社会力量的帮扶,不断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指数。截至目前,已采集心愿67条,完成心愿20条。

  稳步提高救助标准,实现“救”得好。协调市人民政府从今年1月1日起将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860元/月提高到903元/月,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从1600元/月提高到1700元/月,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特困救助供养人员照料护理标准从1300元/月提高到1350元/月,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特困救助供养人员照料护理标准从500元/月提高到525元/月,使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生活更有保障。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